幸运的是,俄罗斯还有一个普京,不幸的是,俄罗斯只有一个普京。民调一出,果然民众还是支持他的,俄罗斯,靠卖油混日子的年代已经过去了。24年来,普京硬是把这个除了核武器没啥底牌的国家,整成了一个敢跟全球硬刚的角色,去年,他第五次当选总统,71岁了,累得够呛,现在72岁的普京,精神头儿明显不如从前,为了俄罗斯,他真的拼到极限了。 他接手时的俄罗斯,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,经济崩溃,地方势力不听号令,寡头们更是把持着国家的经济命脉,甚至能决定总理人选。 普京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走上台的,他没有多余的废话,一上来就直接瞄准了那些权势熏天的寡头。 通过一系列果断的法律和行政措施,他把国家的关键资源和经济主导权,一步步从私人手中收了回来。 同时,对于闹得最凶的车臣问题,他选择了最直接的军事手段,用一场硬仗彻底平息了当地的分裂势力,保住了国家的完整。 对外,他利用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机会,逐步还清了国家背负的巨额外债,让俄罗斯在国际上总算能抬起头说话。 普京的这些行动,对于经历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动荡的俄罗斯民众来说,是实实在在的改变。 他让崩溃的经济稳住了,让人们能按时领到工资和养老金;他结束了车臣的战火,带来了久违的安全感。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,是他赢得民意支持的根本。 尤其是在近些年,外部的制裁和压力越大,普京表现得越是强硬,他在国内的威望反而越高。 很多人都觉得,在当前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,只有普京才能带领俄罗斯扛下去。 这种普遍的看法也带来了一个问题:民众对普京个人的信任,远远超过了对整个政府体系的信任。 在许多人眼中,普京是在为国家拼命干活的人,而其他一些官员则显得能力不足,甚至是在混日子。 这种强烈的对比,更加深了“俄罗斯只有一个普京”的社会印象,也让民众对他的依赖感越来越强。 但是,强人光环之下,并非没有隐忧,普京的执政解决了许多燃眉之急,却未能根除一些深层次的顽疾。 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依然单一,过度依赖能源出口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,这让它在面对全球市场波动时非常脆弱。 旧的寡头倒下了,但新的权贵阶层又围绕着权力中心形成,腐败问题依旧是困扰社会的一大难题。 他就像一个出色的救火队员,扑灭了眼前的大火,避免了房子的完全垮塌,但房子本身的结构性问题,比如地基不稳、墙体开裂,都依然存在。 普京自己或许也清楚,他不可能永远支撑下去,他为俄罗斯扛起了最艰难的二十多年,用他个人的意志和手腕,为国家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。 但这份稳定,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个人威望之上的,当这位72岁的领导人精力不再,当这个强有力的支点最终消失时,俄罗斯这艘巨轮将如何独自面对未来的风浪?